3月9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1年校外教育培訓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報告》稱,自教育部、市場兼顧總局對校外教培行業陸續出臺監管措施并開展市場整頓行動以來,消費者權益保護程度總體得到明顯提升。
但由于相關法規政策配套滯后、監督管理機制不夠健全、疫情和行業政策沖擊以及消費者缺乏理性消費意識等,校外教育培訓領域消費侵權多發、消費維權困難等現象仍然存在。
據消協統計,2015—2021年消費者針對校外教育培訓的投訴逐年上升,從5,811件增加到80,528件,占總投訴比例從0.91%上升至7.71%,占服務類投訴比例從3.10%上升至15.57%。
中消協指出,當前校外教育培訓行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一是合同糾紛多。培訓機構在制定格式合同時,存在諸多對消費者不公平條款。部分培訓機構利用消費者合同意識淡薄,甚至不與消費者簽訂正式合同,或者銷售人員代替消費者簽訂合同。
二是售后問題難解決。售后服務渠道不暢通,有些培訓機構特別是線上培訓機構不重視售后服務,在消費者付費后“失聯”;部分培訓機構因經營不善關門跑路、拒絕或拖延退費、設置苛刻退費條件等;部分非學科類機構假借“雙減”政策,關門停業,拒不退款。
三是虛假宣傳手段多。虛構學員培訓案例、師資力量和培訓效果,編造消費者評價數據;夸大培訓機構實力,實際教學質量與體驗課、試聽課質量相去甚遠;部分培訓機構為售賣課程,刻意隱瞞部分職業資格證考試報名條件限制,誘導消費者繳費,甚至消費者提出質疑后,承諾可以幫其偽造學歷或工作經歷。
四是預付消費風險大。一些培訓機構以折扣優惠誘導收取大量預付費,后因經營不善、資金鏈斷裂,倒閉、跑路后預付費用難以追討;部分培訓機構為規避“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3個月費用”的規定,采取買3個月贈3個月課程、分班次付款等方式,變相提高單次課程和總的培訓費用;有的預付費用時被誘導辦理“消費貸”,機構關門后無法上課卻仍需按期還貸。
中消協認為,當前校外培訓作為教育培訓體系的重要補充,仍有強大消費需求,隨著相關政策逐步落地,行業調整伴生的消費風險還會陸續釋放,強化校外教育培訓消費者權益保護要引起高度重視。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本網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咀ⅲ悍沧⒚鳌皝碓矗篨XX(非看西部 www.claritychanneladvisors.com)”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郵箱:564339445@qq.com】
必看
09 / 03月
28 / 01月
24 / 01月
23 / 11月
17 / 08月
23 / 01月
08 / 11月
09 / 03月
28 / 01月
22 / 06月
07 / 10月
25 / 01月
視頻
原創
標簽
熱榜
媒體矩陣